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5篇
  免费   650篇
  国内免费   831篇
林业   1573篇
农学   868篇
基础科学   138篇
  2007篇
综合类   5175篇
农作物   675篇
水产渔业   652篇
畜牧兽医   881篇
园艺   502篇
植物保护   53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810篇
  2011年   915篇
  2010年   813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680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根据2006—2014 年民勤荒漠植物4 个样区36 个样方调查数据,对该区沙蒿、梭梭、麻黄和白刺4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植物都是以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灌木层物种的变化不大,草本层物种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沙蒿群落、梭梭群落和白刺群落的略有增加,而麻黄群落略有减小;该区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主要由于草本层的物种变化引起。了解和掌握民勤荒漠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对于推动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北京郊区生态果园数量较多。对不使用除草剂,主要采取清耕措施为主的生态果园中非靶标植物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将果园中植物分为4类,即果园杂草、果园行间生草和种草、果园趋避植物、果园栅栏植物。其中果园杂草有34科95属115种,其中常见的83种。常见种中以一、二年生草本和具地下根状茎或以地面芽越冬的多年生草本为主,彻底清除比较困难。并和30年前果园杂草从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情况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物种多样性有所下降,少了10科31属59种植物,但也新增加了2科17属30种,净减少8科14属29种;杂草中有7种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统计出行间种草10种,种植趋避植物20种,建议用作栅栏植物8种。  相似文献   
73.
土壤pH值对极小种群毛枝五针松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苗建成期是毛枝五针松(Pinus wangii)天然更新的关键阶段,为找出影响毛枝五针松幼苗存活的关键生态因子,采用植物生理学方法,研究在7个酸碱度土壤培育下,毛枝五针松松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及丙二醛(MDA)摩尔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毛枝五针松在弱碱土壤中抗逆性更强,形态观察得知其在弱碱性土壤中生长更好;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在p H=7.69~8.42时最适宜毛枝五针松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4.
臭氧化葵花油(Oleozon)良好的稳定性与极强的氧化性,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为验证Oleozon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前景,以食用葵花油为试验材料,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Oleozon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率及其对虫卵孵化率的影响;进而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不同剂量Oleozon对甜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Oleozon对二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最低剂量Oleozon(0.5 g/L)对二龄幼虫的杀灭效果优于饱和臭氧水,当其浓度高于2 g/L时,其对二龄幼虫的杀灭效果较50%辛硫磷1000倍液更为显著。此外,Oleozon对于卵囊中虫卵和游离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与其浓度正相关,当Oleozon浓度高于5 g/L时,其对于卵囊中虫卵的抑制率可达60%以上,而不同浓度Oleozon处理后其对游离虫卵的抑制率达到了51.1%~96.8%,而50%辛硫磷对二者的抑制率分别为28.9%和57.4%,臭氧水对二者的抑制率仅为14.3%和33.1%。盆栽试验结果显示:Oleozon可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的发病,其中,5 g/L及10 g/L的Oleozon的防效最为显著(分别为79.2%和88.7%),而对照药剂的防效分别为18.9%和50.9%;此外,Oleozon处理后甜瓜的根结数、二龄幼虫数量及虫卵数量显著降低,且根系发育状况较好,说明施用Oleozon能够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对甜瓜的危害。  相似文献   
75.
植物免疫诱抗剂除了能诱导植物免疫反应以使植物获得或提高对病菌的抗性外,也可以激发植物体内代谢调控过程,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植物免疫诱抗剂可以诱导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性以使植物对病原菌产生广泛、长期的抗性。本综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种类及其目前在生产、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状况,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并展望了植物免疫诱抗剂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植物免疫诱抗剂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的分析,旨在为植物免疫诱抗剂未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6.
ROOT UV-B SENSITIVE4 (RUS4)是拟南芥DUF647蛋白家族的一个功能未知的成员。RUS1和RUS2曾经报道和根UV-B-感应途径相关联,并在拟南芥早期幼苗形态发生和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RUS4的分子功能,本研究对RUS4蛋白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首先,我们通过Gateway TOPO载体系统,构建了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MDC83-RUS4;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苞转化法,获得了转化pMDC83-RUS4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对转基因植物叶肉原生质体的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RUS4-GFP信号与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共定位,说明RUS4蛋白定位叶绿体中。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US4的分子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7.
白酒糟与菊芋渣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青贮原理将白酒糟和菊芋渣混合进行固态发酵,二者按照不同鲜质量比发酵10、30、60 d时,分别考察营养成分、木质纤维含量和发酵特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发酵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当白酒糟和菊芋渣以1.2:1和1:1.5比例发酵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相对饲用价值和生物降解潜力较高。发酵过程中pH值、乳酸和氨氮含量等特性参数均处于优良青贮品质范围,V-score评分均为优等。白酒糟或菊芋渣单独发酵期间主要以变形菌和厚壁菌门细菌为主,混合发酵时则演变为以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细菌为主。总之,白酒糟与菊芋渣能通过生化互补特性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质青贮,综合考虑糟渣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处理效率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建议以1.2:1比例混合青贮发酵30 d为宜,可获得良好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添加不同外源添加剂对黄贮小麦秸秆产甲烷潜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以小麦秸秆为黄贮原料,添加乙酸(3‰ACE组)和异型发酵乳酸菌复合系(3‰MI1组,6‰MI2组),调整含水率至50%,黄贮65 d后,以黄贮小麦秸秆为厌氧发酵原料,探究发酵过程中的指标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发现黄贮预处理后,发酵系统中的初始挥发性有机酸中的乳酸和乙酸增加、甲烷含量增加、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增加。添加了外源添加剂的ACE组、MI1组、MI2组的累积甲烷产量较干黄小麦秸秆(WS组)提高了4.7%~10.6%,而未添加添加剂的CK组的累积甲烷产量较WS组降低了9%。发酵系统中的主要优势细菌为Bacteroidetes、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优势古菌为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黄贮预处理改变了发酵系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促进了小麦秸秆的甲烷转化,为木质纤维素的沼气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经过查阅历史档案、询问当事人及外业核查、调查,结果表明:九峰地区现有39块试验现场,面积124.7hm^2;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3项,项目规模面积140.25hm^2,涉及裸子、被子等植物73科,150属,194种(类),已形成科技植物群体;在九峰森林植物本底调查、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林木品种遗传改良及繁殖技术等13个学科方向及近120个植物品种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鉴于九峰科技植物资源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0.
Wheat grain damaged by wheat bug (Eurygaster spp.) contains the bug salivary secretion which hydrolyses the gluten needed for the dough quality of breadmaking due to its proteolytic activity. Since the protease inhibitors are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plant kingdom,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some plants, especially food and feed legumes to decrease the proteolytic activity of flours milled from bug damaged wheats was investigated. The proteolytic activity was considerably inhibited by pefabloc-SC and EDTA-Na2, suggesting that bug protease(s) included serine and metallo proteases. Extracts from cones of hops, seeds of grass pea, red kidney bean and sunflower caused reduction in the activity of bug protease(s). Effects of hop extract on electrophoretic,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high protease activity flours milled from different bread wheat cultivars damaged by the bug were also studied. The dough development time and stability values of high protease activity flour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with hop extract at the lowest addition level (10:1, flour to hop extract ratio). The doughs supplemented with the hop extract had higher maximum resistance and lower extensibility values as compared to their control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op extract had improving effects on high protease activity flours due to the bug da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